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新闻资讯
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研究pdf
发布时间:2025-08-16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43 ACADEMIC RESEARCH 学术研究ECGB 1 引言 1 1 当前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自 2006 年 6 月 我国颁布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 50378 2006 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 一星级 二星级和三星级 绿色建筑 当前国内绿色建筑工作主要依托该国家标准来进行评审和 标识认证 自 2008 年开始 对于设计完成的建筑 可以申报绿色建筑设计 标识 并在通过后授予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相应的星级标识证书 随着 绿色建筑在全国范围的普及 2009 年 6 月开始 有一定的发展绿色建 筑工作基础 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制定出台了当地绿色建筑评 价相关标准的省

  2、自治区 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 均可开展地区一 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表 1 中打 的省份和城市可进行一 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 截止到 2010 年 12 月底 全国共有 108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 其中 7 个项目为运行标识 交付运营 1 年以上 其他项目为设 计标识 图 1 图 2 3 为全国各地区已通过一 二 三星级认证的公共建筑和 居住建筑项目 从表 1 可以看出各省市已获得标识的绿色建筑分布情 况 上海 江苏和广东地区分别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数量最多的省 市 这些不同地区的项目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提供了大量的样本 依据和来源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 2009 年

  3、比 2008 年增长了 100 2010 年与 2008 年相比增长了 290 图 4 本文主要以其中 40 个重点项目作为本次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 的样本 其中公共建筑绿色建筑三星级 6 个 二星级 8 个 一星级 1 个 居住绿色建筑三星级 9 个 二星级 8 个 一星级 8 个 图 5 这 40 个项目成为我们进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和调查的依据 1 2 增量成本的认识误区和原因 早在 2008 年上海分院已经对当时 15 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项 目进行了增量成本的统计 得出的结果为单位建筑面积每平米造价一 STATISTIC AND STUDY ON INCREMENTAL COST

  4、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研究 孙大明 邵文晞 SUN Daming SHAO Wenxi 摘要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是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目前社会仍对绿色建筑普遍存在增量较高的认识误区 本文对当前国内 100 余个绿 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成本 预算数据 进行了统计 并挑选其中 40 个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对增量成本的定义 构成 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 通过对比 2008 年以来绿建增量成本 调查了增量成本变化的成因 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Abstract Incremental cost of green building is t

  7、en Building Incremental Cost Statistic 图1 绿色建筑发展阶段 2006年颁布了 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 GB T50378 2006 2007年 绿色建筑评 价技术细则 实施 阶段影响程度 年份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阶段四 阶段五 2008年 申报绿色建筑 设计标识和运 营标识 2009年 开展地区一 二星级绿色建 筑评价标识工 作 2010年 全国超过一百 个项目获得绿 色建筑评价标 识 图2 各地区一 二 三星级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数量统计表 三星级个数二星级个数一星级个数 30 25 20 15 10 5 0 上海市 12 9 2 3 浙江省 江苏省

  8、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北省 辽宁省 四川省 厦门市 天津市 重庆市 北京市 山东省 湖北省 广东省 江西省 545 7 13 11111 22 11 2 2 11 11 3 22 4 6 11 星级绿色建筑在 103 元左右 二星级绿色建筑为 207 元 三星级绿色 建筑为 360 元 当时绿色建筑为何如此 高 贵 总结原因如下 1 早期的绿色建筑地产开发项目往往选择一些价格较高的项 目来进行试点 并在宣传过程中突出强调高档和 绿色 的关系 这 样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044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ECGB 2 一般来说 前两批绿色建

  9、筑的设计和施工往往会投入较高 绿色建筑项目的投入也存在一个类似学习曲线的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 移 投入会逐渐降低 3 有些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做绿色建筑 还有长远的示范展示作 用 业主希望做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 大量采用新型节能技术措施 如太阳能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地源热泵和中水处理系统等 一般来 说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投入会占很大比例 但可再生能源并不是绿色 建筑星级认证的必要条件 4 增量成本定义不清 业主把昂贵的装饰费用也算在绿色建 筑增量成本中 这部分和绿色建筑关系不大 故导致增量成本较高 绿色建筑形成以上误区 因此大大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随着 全国将生态城项目 安置房项目 100 推行绿色建

  10、筑 并在将来绿色 建筑有可能成为强制性标准进行推广 必须消除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误 解 因此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定义 统计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绿色建筑行业变化 经过了近三年的发展 到了 2011 年绿 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变化趋势有何动向 鉴于以上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的初步认识 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明确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 即 客观合理地界定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范围 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和基准方案的确定 2 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为 建设项目按照 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 GB T 50378 2006 设计并以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 在项目建设实 施的过程中所导致的成

  11、本增加额 绿色建筑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10 绿色建筑基准方案的确定给出了详细分析 增加的一切费用都 应该算在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中 基于以上定义方法 我国的绿色建 筑增量成本包括绿色建筑咨询成本 认证成本和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 本 其中绿色建筑咨询成本包括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费用 模拟费用 申报材料整理费用等 另外 认证成本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规定 收取 目前项目设计标识为 5 万元 运营标识为 15 万元 这部分费 用主要用于专家评审 最后一部分是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 即绿色 建筑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 本文重点分析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产生 的增量成本 由于各个项目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 故导致计算

  12、得到的绿色建筑 技术增量成本差别很大 例如 同为所申报的三星级项目 上海某项 目的增量成本为 380 元 m2 深圳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 600 元 m2 而杭州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 2127 元 m2 这些数据有着数倍的差异 这就促使我们去寻求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计算 方法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主要有 3 方面的内容 一是绿色建筑增加 的技术措施 也就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增量 如可再生能源系统和中水处 理系统等 二是强化型技术措施 也就是效率提高产生的增量成本 如强化保温 高效 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的机组 高效的 风机和水泵以及高效光源等

  13、三是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增量 该部分 可能为正 也可能为负 如围护结构强化保温会减少空调负荷 从而 减少空调设备的初投资 根据上述分析 可知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 的计算方法为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 绿色建筑方案成本 基准方 案成本 交互成本 2 2 各地相关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对增量成本的影响 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 关于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设计小区 中有 25 或 50 以上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 公共建筑中太阳能提供 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 以上条文要求在山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州市 石家庄市等都已成为地方设计标 准中的强制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第 4 3 9 5 3

  14、9 条中对于选用市政再生水和 优选项第 4 3 12 和 5 3 12 条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要求 在天津市 大 连市 曹妃甸生态城等具有市政中水系统的地区很容易达标 并且开 发商投资额较少 因此大幅度减少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各省市推出各自节能 65 的标准 此标准由推荐标准逐步变成强 制标准 进而代替原有的节能 50 标准 节能 65 标准的推出对于围 护结构保温 空调设备的能效等级 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第 4 2 10 和 5 2 16 条的标准要求更进一步 基于各地区节能等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政策法规不同 按照各地区 的标准进行汇总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由于各地区的标准不同导致各地 区绿色建筑

  15、增量成本的基准 在计算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时需根据各地 区情况进行统计 图 6 经济学中的增量成本是指在各种方案的成本比较决策时 当选定 某一方案为基本方案 然后将其他方案与之相比较时所增加的成本 即 2 个方案之间的成本差额 是差别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 基 准方案的确定对增量成本的计算非常关键 要想得到绿色建筑技术增 量成本 则必须明确界定绿色建筑的基准方案 本文定义了如下基准 方案 图4 2008 2010年我国绿色建筑项目数量 图5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和调查样本数量统计表 图3 全国一 二 三星级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总数量统计表 30 25 20 8 14 绿色建筑一星 公共建筑居住建筑

  17、学校 饭店 游泳池 公共浴室 洗浴场所 等热 水消耗大户 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 术 对具备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条件的十二层以上民用 建筑 建设单位应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曹妃甸生态城设置市政中水系统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 太阳能热水 50 元 m2 居住建筑围护结构 20 元 m2 2 山西省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3 辽宁省5065 大连配有市政中水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中水系统水 10 元 m2 王韧超 2007 居建围护结构 20 元 m2 4 吉林省5065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

  18、减少 居建围护结构 20 元 m2 5 黑龙江省5065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居建围护结构 20 元 m2 6 江苏省5050 新建的2万m2以上建筑节能基准按照65 必须至少采 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地源热泵 光伏发电这三种可再 生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居建围护结构20元 m2 外遮阳70元 m2 7 浙江省5065 在12层 含 以下新建居住建筑中应全面应用太阳能 热水系统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居建围护结构20元 m2 8 安徽省5050 合肥采

  19、用公建 居建65 标准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合肥居建围护结构20元 m2 9 福建省5050 福州市 厦门市强制要求12层及以下住宅 含商住 楼 必须统一设计和安装应用太阳能热水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10 江西省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11 山东省5050 12层及以下新建筑必须用太阳能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12 河南省5065 河南省要求城镇所有新建 改建和扩建的12层及以下 住宅以及设置热水系统的公共建筑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

  20、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居建围护结构20元 m2 13 湖北省5050 武汉市12层以下的住宅等新建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热 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 武汉市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 少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14 湖南省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15 广东省5050 深圳12层以下建筑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 佛山新建9层 以下住宅及公共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深圳 佛山市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 容可减少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16 海南省5050 新建酒店项目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两校一院计 划指的是大中专院校 包括职高 和中小学和

  21、医院 新建的院校宿舍和医院病房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17 四川省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18 贵州省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19 云南省5050 云南省11层以下必须安装太阳能 昆明城市规划区范 围内所有有热水需求的建筑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20 陕西省6565 21 甘肃省5065 22 青海省6565 24 天津市5065 25 上海市5050 居建节能65 为推荐标准 新建6层以下住宅或者有热 水需求的公共建筑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

  22、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太阳能热水50元 m2 居建围护结构20元 m2 26 重庆市5050 居建节能65 为推荐标准 符合规范的项目在以下内容可减少绿色 建筑增量成本减少 居建围护结构20元 m2 27 广西壮族 自治区 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28 内蒙古 自治区 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29 西藏自治区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30 宁夏回族 自治区 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31 新疆5050 根据国家定义计算 046 学术研究 ACADEMIC RESEARCHECGB 基准方案 按照国家和 或地方标准设计的建筑 如果是前期介入的方案 则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基准方案定

  23、义为按照国家和 或地方标准设计的建筑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即 为 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的方案 当地的材料和 设备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定价的产品为基准方案成本 项目实际设计因 采用先进方案或高效设备而增加的成本 3 调查样本的统计和选择 根据其中 40 个绿色建筑星级项目中 统计出公共建筑一星级 1 个 项目 二星级 8 个项目 三星级 6 个项目 表 2 居住建筑一星级 8 个 二星级 8 个 三星级 10 个 表 3 4 增量成本的统计情况 4 1 公共建筑不同星级样本分析 首先根据公共建筑的不同星级进行绿色建筑单位面积的增量成 本统计 其中公共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绿色建筑增

  24、量成本统计 如表 4 公共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 7 个项目 每个项目分别按照绿色建 筑方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 本 7 个样本的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 176 元 见图 7 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 6 个 由于三星级项目的目标和目的各不 相同 导致个别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差别很大 其中绿色建筑科技馆 为特殊案例 增量成本为 2127 元 m2 排除此项目后 其他 5 项目分 别按照绿色建筑方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 色建筑增量成本 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 320 元 见图 8 4 2 居住建筑不同星级样本分析 居住建筑一星级绿

  25、色建筑 8 个 由于一星级项目在设计方面与国 家各设计标准基本一致 并且有些项目设计前期在小区布局 房型优 化 建筑选材方面考虑周密 得到了良好的室外风环境 自然通风和 自然采光 建筑热工性能较好 因此一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主要 在于雨水收集处理方面 增量成本大幅降低 8 个项目分别按照绿色 建筑方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 成本 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 63 元 见图 9 居住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 8 个 这些项目大都集中在天津 江苏省 的生态城区内 该地区颁布了太阳能热水 市政中水 活动外遮阳等强 制性政策 基准方案中已经包括了这些对二星级达标影响较大的

  26、技术措 施 因此绿色建筑方案的增量成本会大幅下降 在对 8 个项目分别按照 绿色建筑方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 增量成本 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 131 元 见图 10 表2 公共建筑统计样本 建筑类型项目编号所在地区绿色建筑星级个数统计 公建项目1 1北京 1 公建项目2 1上海 8 公建项目2 2上海 公建项目2 3天津 公建项目2 4江西 公建项目2 5北京 公建项目2 6江苏 公建项目2 7天津 公建项目2 8浙江 公建项目3 1上海 6 公建项目3 2浙江 公建项目3 3江苏 公建项目3 4浙江 公建项目3 5上海 公建项目3 6辽宁 表3 居住建筑

  27、统计样本 建筑类型项目编号所在地区绿色建筑星级个数统计 居建项目1 1江苏 8 居建项目1 2上海 居建项目1 3江西 居建项目1 4江苏 居建项目1 5浙江 居建项目1 6广东 居建项目1 7重庆 居建项目1 8江苏 居建项目2 1天津 8 居建项目2 2河北 居建项目2 3江苏 居建项目2 4江苏 居建项目2 5浙江 居建项目2 6山东 居建项目2 7江苏 居建项目2 8江苏 居建项目3 1江苏 9 居建项目3 2江苏 居建项目3 3天津 居建项目3 4江苏 居建项目3 5江苏 居建项目3 6天津 居建项目3 7江苏 居建项目3 8上海 居建项目3 9上海 图6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变化 硬性

  28、因素 地方可再生能 源政策影响 各地方推出节 能 65 标准 活动外遮阳 市政中水系统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随软性因素影响累加而变化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随政策因素影响累加而变化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由高到低 1234 软性因素 绿色建筑项目规模较大 对于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节能产品价格下降 绿色意识的提高 低 高 表4 公共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单位 元 类别 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基准设计方案 交互成本增量成本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成本基准方案成本 节地 室外风环境模拟0无000 屋顶绿化694 800无038 000732 800 透水地面340 000无00340 000 节能高效照

  29、明灯具244 030普通照明灯具 105 4000138 630 节水雨水收集处理设备250 000无00250 000 室内环境 自然采光模拟分析 0无000 室内声环境分析 0无000 认证费用 200 000 申报费用 50 000 增量成本总计 1 711 430 单位面积增量成本 45元 m2 047 ACADEMIC RESEARCH 学术研究ECGB 居住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 9 个 这些项目也大都集中在天津 江 苏省的生态城区内 并且从二星级上升到三星级较为接近 在景观及雨 水收集量扩大等方面做些努力就可以达到三星级 因此三星级绿色建 筑方案的增量成本稍微有所增加 在对 9 个项

  30、目分别按照绿色建筑方 案和基准方案的比较后得出每个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平均单位面积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 219 元 见图 11 5 增量成本的构成 项目按照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T 50378 2006 设计 基准方 案按照标准定义 项目涉及到的绿色建筑方案内容包括通过地方节能 标准 由于一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没有优选项达标要求 因此与当地可 再生能源和中水政策无关 如果本地区年降雨量小于 800mm 可以不 设计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可以大幅下降 5 1 公共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经过对 1 个一星级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 占增量成本的比例

  888集团官网入口

  31、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 要单项技术 具体计算结果见图 12 5 2 公共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经过对 8 个二星级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 占增量成本的比例 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 要单项技术 具体计算结果见图 13 5 3 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经过对 6 个一星级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 占增量成本的比例 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 要单项技术 具体计算结果见图 14 5 4 居住建筑一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经过对 8 个一星级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 占增量

  32、成本的比例 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 要单项技术 具体计算结果见图 15 5 5 居住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经过对 8 个二星级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 占增量成本的比例 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 要单项技术 具体计算结果见图 16 5 6 居住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经过对 9 个三星级绿色建筑住宅项目面积累加后计算出各大类所 占增量成本的比例 再对所占比例最大的类别中细分出增量较大的主 要单项技术 具体计算结果见图 17 6 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几大要素 6 1 适用技术所占增量成本的比例分析 2008 2010 年中

  33、绿色建筑对于室内舒适度的要求不断上升 室 内环境控制在 2010 年中超过了可再生能源的增量成本 2008 年节材 的成本增量难以统计 随着项目的建成 对于室内装修材料和增大高 强度钢材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利用也成为成本增量增加重点 2008 年 与 2010 年主要技术增量成本比例进行比较 见图 18 1 节能部分的成本增量的下降是由于各地方推出节能 65 标 准 对于围护结构的要求提高 此部分增量变为项目强制性的要求 节能体系进一步成熟 2 各地推出太阳能热水适用标准 例如对于江苏省 深圳市 武汉市等12层以下住宅需要安装太阳能热水的规定 减少了可再生能 源增量成本 100 150 200

  36、量成本构成图15 居建一星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图13 公建二星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图16 居建二星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图17 居建三星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 3 各地区较高档次的项目对于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增 大了活动外遮阳 室内空气监控及室内含氧量 新风量提高的措施 4 太阳能产品的价格下降及适用者对于太阳能光电产品的客 观认识导致节能方面成本 增量下降 5 节水措施从以往的达标适用性转变为因地制宜设置收集量 和回用量 提高了非传统水源的使用量 6 2008 年设计的绿色建筑项目 现已竣工适用 在室内装修 材料和 3R 材料利用量进行统计计算 6 2 不同政策和标准对于增量成本的影响分

  37、析 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 关于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设计小区 中有 25 或 50 以上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 公共建筑中太阳能提供 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0 器提供大部分生活热水 以 上条文要求在山东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厦门市 福州市 石家庄市 等都已成为地方设计标准中的强制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第 4 3 9 5 3 9 条中对于选用市政再生水和 优选项第 4 3 12 和 5 3 12 条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要求 在天津市 大 连市 曹妃甸生态城等具有市政中水系统的地区很容易达标 并且开 发商投资额较少 因此大幅度减少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各省市推出各自节能 65 的标准 此标

  38、准由推荐标准逐步变成强 制标准 进而代替原有的节能 50 标准 节能 65 标准的推出对于围 护结构保温 空调设备的能效等级 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第 4 2 10 和 5 2 16 条的标准要求更进一步 7 增量成本的变化趋势预测 7 1 2008 年调查情况简述 在 2008 年之前 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和建造的绿色建筑项目 较少 因此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是按照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统一 调查和统计的 至 2010 年两种类型的建筑数量不断增加 现已积累 到一定量 根据以上样本分析可以得到 2008 2010 年不同类型不同 星级的绿色建筑成本增量的单位面积平均值 见图 19 通过 39 个项

  39、目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综合统计 图 20 发现在 六大方面中增量增加最多的为节能与能源利用 其次为室内环境的造 价增加 最后依次为节水 节材 节地和运营管理 7 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变化原因 2008 年开始 绿色建筑的成本增量是逐渐下降的 各个星级的成本 增量占建筑造价的百分比也在逐渐下降 目前一些项目案例当中 2010 年一星级的成本增量 57 元 m2 甚至一些安置房的项目都考虑了绿色 建筑的设计 对于三星级的绿色建筑的成本增量 我们通过统计得到的 数据是 182 元 m2 在具体的绿色建筑的不同的部分 成本增量也在发 生着变化 绿色建筑分为六个大的体系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室 节材

  40、节材 节水包含增量成本较大部分 节能包含增量成本较大部分 节水包含增量成本较大部分 节能包含增量成本较大部分 节能包含增量成本较大部分 100 100 100 100 节水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 地源热泵 高效空调 透水地面 透水铺装 节能高效灯具 节能65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 节能节能 室内环境 质量 室内环境 质量 节地节地 节水节水 节水 45 41 30 55 59 20 20 太阳能热水系统 自然通风优化 节能高效灯具26 61 13 30 节材节材 100 围护结构加强 热回收装置 高效空调设备 可再生能源利用 运营管理运营管理 节地节地 节水节水 节能节能 节

  42、成本比例分布 增量成本为 219 元 m2 比 2008 年平均降幅为 50 7 3 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地采用适用技术 就可以让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大幅下 降 目前并没有涵盖所有层面的绿色建筑通行标准 现行的 国标 具 有引导作用 各省也都在积极开展绿色建筑的实践 以求解决地域差 异问题 山东 厦门 海南 湖南 江苏等地纷纷编制自己的标准 因此就要求开发企业根据自身开发产品的类型及所在区域 并结合企 业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目前万科 中海等企业都在研发各自绿 色建筑的企业标准 这一标准要和建筑所在区域以及当地 十二五 节能减排的发展速度相结合 8 结语 通过调查统计 目前国内

  43、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已在市场承受范围 内 其中一星级 建筑可按照不同体系的要求 大范围复制并推广 已 经在安置房 经济适用房项目中实现 项目定位和商业动机对增量 成本具有不小的影响 在项目前期开展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可大幅 度减少增量成本 随着绿色建筑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提 高 绿色建筑的增量仍将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图18 2008年与2010年主要技术增量成本比例比较 图19 2008 2010年项目成本统计 2008年之前2008 2010年公共建筑2008 2010年居住建筑 0 50 100 250 350 200 150 300 400 103 207 360 320 219 1

  46、比 图 21 节能部分所占的比例有了明显下降 室内环境的环节上升 7 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研究结果与发展方向预测 7 3 1 2008 2010 年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结论 2008 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对绿色建筑样本进行了增 量成本统计和分析 经过 3 年的发展 绿色建筑标准 评价 设计 产品 人员趋于理性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 绿色建筑产品由原来的新 技术变为成熟技术 由原来不为人知的高科技变成了人人皆知的常用 技术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也随之降低 加上居住建筑趋向商品化 更 多住宅是装修交付 因此对于绿色建筑达到更高星级有了基本方案 增量成本也随之下降 随着统计样本由原来的十几个增加到将近

  47、 40 个绿色建筑项目样 本 我们可以对项目种类进行细分 对不同功能建筑进行统计分析 例如绿色学校 绿色商场 绿色厂房等建筑 图 22 是对于 14 个公共 建筑和 25 个居住建筑进行了增量成本的统计分析 结果为公共建筑一 星级增量成本为 45 元 m2 公共建筑二星级增量成本为 176 元 m2 公共建筑三星级增量成本为 320 元 m2 居住建筑一星级增量成本为 63 元 m2 居住建筑二星级增量成本为 131 元 m2 居住建筑三星级 参考文献 1 JGJ T229 2010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S 2010 2 王韧超 绿色建筑节水与水资源化利用增量成本及其经济性研究 D 重庆 大学 2007 作者简介 孙大明 主任 总工程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与生态建筑 研究中心 邵文晞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 收稿日期 2011 01 08

  本文(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研究.pdf)为本站会员(3399888)主动上传,一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一课资料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